1127年暮春,北方暮色昏沈的大地上,大隊的金兵正緩緩向北行進,車輿之中端坐一位身著直掇,頭冠東坡巾的中年漢人,面色憔悴而不時向南囬望,車隊在一處茂密的杏林前停下歇整,男子獨歩下車徑自前行駐足樹下,此時一陣晚風拂過,吹落杏花片片,男子卻無意收緊衣袖,祗俯身收拾起落英數瓣,輕撣塵土又細心歸疊,頓時眼角暗噙的涙花隨這一起身便飛落到了潔白的花瓣上,“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
        宋徽宗(趙佶)在被掳往北方五國城的途中,見杏花凋零,隨風搖落;哀家國淪亡,命運摧殘,托物感懷而作詞闕《宴山亭·北行見杏花》。

《宴山亭·北行見杏花》
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澹著胭脂匀注 。
新樣靚妝,豔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 。
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 。
愁苦 。閒院落淒涼,幾番春暮 。
憑寄離恨重重,者雙燕,何曾會人言語 。
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 。
怎不思量,除梦裏,有時曾去 。
無據 。和夢也,新來不做 。


       全詞上片以細膩筆觸描繪了春天杏花由絢麗爛漫到風雨摧折後的凋謝黯澹,借憐惜杏花兼以自憐,花落尚有人憐,然念自身零落,卻祗能仰天空嘆“故國千萬里,何日向歸程。”
       下片轉向對詞人自身境遇的切切哀訴和對内心故國之思的深切描述。末三句--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不知何故,近來連夢中都做不到。)將整首詞推向意境高點,正是詞人悲慟至極,肝腸斷絕之音,故國於其眞可以說是“别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了。

ps:宋徽宗可謂是歷代帝王中最具才情(換今日話謂“文藝氣質”)的一位,詩詞書畫樂文無一不精,卻在政治上昏庸無能,重用奸臣,終使家國淪丧,自己連同其子趙桓(欽宗)被金兵掳獲并客死五國城(今黑龙江依蘭縣西北部)。
上圖為徽宗傳世花鳥工筆畫作《臘梅山禽圖》(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附徽宗以瘦金體自題五言絕句及右下側“天下一人”的花押。

评论(36)
热度(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