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樓閑話之粤港篇
        茶樓--始於唐代,興於宋朝,歷經明淸兩代至淸末逐漸衰落沈寂,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社會發展和旅游業振興,伴隨經營方式和内容的創新與變化,茶樓及其代表的文化開始逐歩復蘇。
        各地對於喝茶的不同理解,產生出對其不同的稱謂,當然也帶出對茶樓的不同叫法。廣州作為中國最早的通商口岸,保持了其獨有的茶樓特色和飲茶文化。因最早羊城的茶樓多由佛山人投資興建,且屢創“高樓之舉”,故而“上高樓”成為廣州人外出飲茶最早的代名詞。茶樓又稱茶居,所以老廣州們又稱上茶樓喝茶為“上茶居”。然而另一更為熟悉和通行的叫法則是“嘆茶”,嘆者謂享受也,這種享受不僅停留於舌尖,更是滋潤到心頭,“欲談心裏事,同上酒家樓。”恰如其分地道出了廣州街坊們將上茶樓飲茶作為互通感情,交心雅聚的一件賞心樂事。
        “食在廣州”,在這個美食天堂的人們怎可能在飲茶品茗之時沒有美食相伴?於是茶樓亦是解决三餐和點心之所。一張報紙,三兩好友,一壺香茗,幾款茶點,唇齒留香間,情谊更綿綿;不知不覺間,度日已半天…… 似乎廣州人更喜歡在茶樓這樣一個開放的空間以輕鬆的方式和心情完成工作與社交,茶樓也自然成為人們之於家和工作單位外另一個重要的生活塲所,晚上的酒樓就是白天的茶樓,日間的茶盞細啜代替了夜裡的觥籌交錯,隨性愜意褪去了工於心計,所有的市儈功利,錙銖恩怨,盡隨一縷澹澹茶香散若浮雲……
        茶樓文化蘊含著十分深遠的嶺南文化,香港又受粤文化影嚮頗深,茶樓在此更是承襲了廣州的精髓並進一歩普及發展,成為極具地域特色的一道風景。平頭百姓,富商名流都會在茶樓(香港多稱“酒樓”)裡找到自己鍾意的那一份閑適,天南地北的遊客亦會將去茶樓“飲茶”作為遊歷港島的必選項目,吃甚麽茶點喝甚麽茶或許並不重要,茶樓中的市井萬生象和濃濃人情味似乎更吸引著八方“茶食客”們不遠千里,紛至沓來。
        喜好茶文化和美食的小院雖生長於江南都市,卻十分迷戀粤港茶樓,可能正是那種將美食與茶飲相結合又各自不顯突兀的隨意和澹然,深深鎖住了我的舌尖和心田。每囬赴港上茶樓便成為體驗港人生活和遊興之餘不可或缺的一項内容,熟悉了解遍布全港大小各色茶樓/酒樓更是小院平日裡和出發前必做的功課,從“蓮香”到“利苑”,從“陸羽”到“稻香”,每一個名字都挑動著食客的味蕾和趨之若鶩的心,且久久揮之不去,縈繞心頭……
        香港茶樓會在早茶和下午茶時段實行較低的價位(正是酒樓正餐之外時段),以此吸引一些年長和低收入者前來消費,也使得酒樓最大限度充分利用食材和人力資源,商家保其本,顧客得其利,正所謂一舉兩得。雖然内地近年也紛紛有仿效粤港茶樓的經營理念和模式,但終覺沒有在發源地的那份感覺和氛圍,一聲“先生幾位呐?”,才是眞正的茶樓體驗來的!

ps:照片為2011/2013年分别攝於香港明星酒樓上環店及稻香酒樓灣仔店 照片版權所有 © 翰林院邊休

评论(9)
热度(35)